细菌性肝脓肿:是由于致病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等途径进入肝脏,在抵抗力弱的情况下引起的化脓性感染。胆道手术史和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危险因素。
1、细菌性肝脓肿病因
(1) 胆源性感染:是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及最重要的感染途径。
(2) 血流感染:急性骨髓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并发菌血症等。
(3) 腹腔内感染的直接蔓延:腹腔感染、肠道感染和痔核感染等。
(4) 直接侵入:当肝脏有开放性损伤时,细菌可经由创口直接侵入。
(5) 隐源性感染:可能由原发病灶所致菌血症有关,也可能与肝内存在的隐匿病变有关,此类人群中约有25%伴有糖尿病。
2、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
(1) 畏寒、发热、出汗等感染症状,热型多为不规则波动性,一般均超过38.0℃。
(2) 右上腹痛及肝区不适。
(3) 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肤及黏膜黄染等。
(4) 肝肿大,有轻压痛、肝区叩痛。
(5) 右下肺炎、右胸腔积液、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
3、细菌性肝脓肿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1) 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
(2) 糖尿病者配合使用胰岛素治疗,以保证血糖达标, 促进炎性反应的消退与吸收,缩短病程。
(3) 食物中糖类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约占 12%~15%,脂肪约占30%,并尽可能改善烹调方法,做到食物多样化,避免食欲不佳。
4、细菌性肝脓肿用药需要注意什么?
(1) 尽早、足量、静脉滴注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经皮穿刺引流,使得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病死率下降。应早发现,早治疗。
(2) 一般疗程多在 2 周以上。临床药师建议抗感染药物疗程至少为 4 周。疗程较长,需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3) 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较多,需注意前后一周不可饮酒,防止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4) 若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瘙痒、发红、皮疹等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5、细菌性肝脓肿该如何调整作息?
起居有常,避免剧烈活动,有氧运动为主。
6、肝脓肿穿刺引流管特别指导
(1) 肝脓肿穿刺引流患者:宜妥善固定管道,避免滑脱。改变体位时留意导管不可打折、牵拉、拖拽。
(2) 每日配合医务人员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敷料有无渗血、有无腹痛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3) 当引流物无脓性液体流出,冲洗液清亮,体温、血常规正常,B超检查脓腔基本消失,即可拔管。拔管时机由医生决定,不可自行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