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医通道 医院动态 通知公告 文化建设 专题通道
感染性疾病科

内科

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健康宣教

时间:2024-12-31 13:48:08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12-31 13:48:08  作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细菌性痢疾1.png

1、菌痢的传染源

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

2、菌痢传播方式

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

1、志贺菌随患者粪便排出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经口感染。

2、另外,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即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

3、菌痢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人群多见。

4、菌痢的流行特征

我国菌痢终年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月开始上升,8~9月到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本病夏秋季发病率升高可能和降雨量大、苍蝇多,以及进食生冷瓜果食品的机会增加有关。若在环境卫生差的地区,更易引起菌痢的暴发流行。

5、菌痢的病因

(1) 常食用生冷食品。

(2) 常食用海产品。

(3) 发病前1周接触腹泻病例。

(4) 常在外就餐。

(5) 常食用剩饭菜。

(6) 居住环境潮湿。

(7) 长期处于人口流动量大的场所。

6、菌痢的临床表现

(1)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1-2周。表现为:畏寒、高热(体温高达39.0℃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粘液脓血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大便量少,有时纯为脓血便,此时里急后重明显(重者偶尔排出片状荚膜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2) 慢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表现为:长期出现腹痛、腹泻、稀黏液便或脓血便,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等。

7、菌痢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1) 戒烟戒酒,选择易消化食物。

(2) 急性期宜进食低脂的流质食物(稀米汤、果汁等)或半流质食物(粥),不宜进食牛奶以免腹胀。

(3) 禁食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4) 避免暴饮暴食。

8、菌痢如何治疗?

(1) 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若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症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 脱水严重时,遵医嘱口服补液盐溶液(ORS)。

9、菌痢该如何预防?

(1)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规律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和抗寒能力。

(2) 饭前便后勤洗手,讲卫生,外出活动勤带口罩。

(3) 避免污染的手与口、眼、鼻接触,接触细菌性痢疾感染者,需立即严格消毒。

(4) 避免与细菌性痢疾患者密切接触。

(5) 减少在密集、通风不畅场所长时间逗留。

(6) 进食经过高温处理过的食物,禁食生冷未熟透食物,不喝生水,饮用烧开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