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医通道 医院动态 通知公告 文化建设 专题通道
科室动态

神经内科

机械取栓:脑卒中治疗迈进新时代

时间:2018-07-23 11:37:19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7-23 11:37:19  作者:

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中风”,是严重威胁人口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2015)》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130万,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中,45岁以下占12%,呈年轻化趋势。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是卒中治疗历史上最大的进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及材料的发展,机械取栓治疗获得革命性进展,治疗迈进了新时代。

静脉溶栓对大血管堵塞再通疗效有限

  据统计,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有研究显示40%~5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原因为大血管血管闭塞,临床研究已证实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尽快恢复缺血区脑组织血流,可以避免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改善预后。而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是急性期,即发病6小时内。在20年前,静脉tPA溶栓开始被批准用于发病3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尽管静脉溶栓有相对的成功性,但其在大血管堵塞再通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能够获益的患者少,而且治疗要求的时间窗较短,这促使各类血管内技术的兴起,血管内治疗可以使这些限制迎刃而解。

支架取栓最为常用

2015年,五项随机对照试验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证实了机械性取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大血管闭塞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和死亡率。阳性试验证实了机械取栓的有效性,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快速再灌注是良好预后的关键;血管内支架取栓安全有效;神经影像对患者选择至关重要;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中国、美国及欧洲也发布了最新的指南,提出临床可参考的标准,以支架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大血管闭塞的主要方案。指南将取栓治疗作为IA级推荐,随着指南的更新,各国政府以及医疗体系都在致力于改善急救流程,研究各种相关技术指标,适应革命性的技术的推广。

  机械取栓目前常用的是支架取栓,将一条直径0.3毫米左右的导丝从患者股动脉穿入体内,在透视监测下穿过脑内大血管中的血栓进行定位,随后用微导管作为输送管道,将镍钛合金的取栓支架送到血栓部位。拧成麻花状的取栓支架释放后,会自动弹开,形成圆柱形网状结构支架,与血管壁贴合,嵌入血栓。术者缓慢地将取栓装置抽离,栓子同时被拽出体外。

急救流程亟须改善

当前,中国脑卒中急救形势较为严峻,仅5%卒中患者在发病4小时内到医院接受治疗,0.4%的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动脉取栓治疗,而美国已经有10%的患者可在6小时内接受取栓治疗。因此,迫切要求改善国内急救流程,深入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关键适宜技术。国家“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以此为出发点,设立了卒中急救流程改进的重点专项,北京天坛医院成功获批成为该专项的牵头单位,在未来的五年中组织国内多中心开展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的流程改进研究。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急性卒中救治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上迈进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