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医通道 医院动态 通知公告 文化建设 专题通道
健康教育

护理园地

“拴不住,动起来”——踝泵运动这样做

时间:2023-11-14 06:25:49 来源: 作者:骨科
时间:2023-11-14 06:25:49  作者:骨科

提到踝泵运动,大家可能会觉得熟悉而又陌生。其实它和生活中的勾脚尖和绷脚尖是一样的。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它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对于卧床及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适用于久坐久站人群,比如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久坐办公室者,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1.为什么要做踝泵运动?

因为长期卧床或手术之后的制动,均可能导致血流变慢,血小板在血管周边停留和聚集,容易形成血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下肢功能的恢复。而早期的血栓有时可以活动,万一血栓不幸脱落,可以引起肺部或脑部等地方的栓塞。

2.踝泵运动的原理是什么?

跖屈(绷脚尖)时,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勾脚尖)时,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肌肉收缩时,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肌肉放松时,新鲜血液补充。通过这样简单的屈伸脚踝,可以有效促进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环绕动作原理类似。

image.png

3.踝泵运动有何作用?

1)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萎缩

2)像水泵一样把下肢的血液挤回心脏,从而促进下肢消肿,预防血栓

3)预防踝关节僵硬。

4.不适用人群有哪些?

血栓形成、股静脉置管、病理性骨折踝部骨折未内固定/石膏固定、骨折影响踝关节功能、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要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踝泵运动。

5.怎样做踝泵运动?

从运动的时机、体位及方式、频率、强度、运动时间与活动角度、力度等方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1)运动时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低危及以上血栓风险的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踝泵运动;

对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往往因为恶心、呕吐、疼痛、虚弱等不舒适以及管道、监测设备的使用等不配合,可采取被动的踝泵运动及肌肉按摩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做主动踝泵运动,并坚持到具备完全活动能力。同时,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该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帮助患者实现由踝泵运动到自由行走的早期过渡。

2)运动体位及方式

对于术后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宜采取平卧位,相对其他体位其效果更佳。结合舒适性及安全性,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可能对血流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并不影响踝泵运动的有效性。下肢呈伸直状态,进行背伸,即脚尖向上勾;再做跖屈,即脚尖向下伸;最后做踝关节360°环绕。

3)运动时间

从跖屈到中立位再达背伸30°,停留5-10s后再缓慢回复到中立位,停留5-10s。每天做5-8次,5分钟一次。

4)运动的角度与力度

踝泵运动的角度可分随意角度、舒适角度、最大角度。有研究发现,踝关节以最大角度或跖屈45°、背伸30°运动时,静脉回流效果最好。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