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医通道 医院动态 通知公告 文化建设 专题通道
健康教育

护理园地

看似简单的踝泵运动,你真的做对了吗?

时间:2025-03-12 07:49:37 来源: 作者:心胸ICU907区
时间:2025-03-12 07:49:37  作者:心胸ICU907区

踝泵运动,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下肢功能锻炼方法。

一、什么是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带动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的收缩变短及放松伸长,同时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带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及新的血液灌注,以此加强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二、哪类病人更需要做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是目前简单、易学、有效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不正常凝结,堵塞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手术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致病因素包括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直接引起血管壁损伤;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造成高凝状态;术后卧床使下肢血液回流减慢,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达10%~40%,因此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

三、怎么做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主要包含踝部的趾屈、背屈及环绕动作。患者平卧于床上,大腿伸展,下肢放松,进行趾屈,既脚尖向下伸;再做背屈,即脚尖向上勾,最后做踝关节360度环绕,此为一组动作。

科学、合理、规范的踝泵运动指导能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途径,掌握踝泵运动实施过程中的几大注意要点,让运动效果加倍!

01、运动体位

对于术后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踝泵运动更为高效。结合舒适性及安全性,采取平卧位与半卧位并不影响踝泵运动的有效性。

02运动频次和时长

踝关节运动并非时间越久、次数越多就越好,需要考虑踝泵运动的最佳有效性、患者依从性、下肢疲劳程度及运动过程中接受实施程度的差异,建议每天实施踝泵运动10~15 次,每次 20~30 组,可以将踝泵运动安排在早、中、晚、睡前几个时间节点,每次 3~5 min,趾屈与背屈维持时间3S为最佳。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运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达到最好效果。

03运动角度和强度

踝泵运动要求患者下肢放松,踝关节主动、用力伸直和屈曲,达到不能再伸直和再屈曲的程度。有研究表明,踝关节以最大角度或跖屈45°、背伸30°运动时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更好。年老体弱、多病无力的患者若采取舒适角度下的踝泵运动也可以达到预防下肢深脉血栓的目的。

image.png

在临床实践中,踝泵运动还要考虑患者的耐受程度,以不造成患者生理负担为前提。同时要重视患者主诉,护士要掌握踝泵运动体位、运动频次和时长、运动角度和强度,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运动方式指导,从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